赵王闻此大惧,便与诸卿商议,决定遣使分路而出,求救于山东五国诸侯。
平原君进言:魏国是吾姻家,信陵君与臣素善,其救必至。楚大而远,吾当亲往。
于是拣选门下食客三千,欲得才优者二十人同往。经过筛选,共得一十九人,不足二十之数。时有末坐之客,乃是大梁人毛遂,自请备员,凑够二十人。
平原君:先生至我门中为客,今有几岁?
毛遂:不多不少,恰便三载。
平原君:贤士处世,譬如锥处囊中,其颖立露。先生处我门下三年,未闻有甚异能,亦不为赵胜所知。此番是去楚国请兵,国之大事,恐不敢有劳。
毛遂:臣今日请处囊中。将尽脱而出,岂特露颖而已?
平原君甚奇其言,乃准予同行。
既至郢都,请春申君黄歇转报楚王。黎明入朝,楚王赐平原君坐,门客俱立阶下。
稍作寒暄,话入正题。平原君侃侃而谈,言及合纵却秦之事,楚王畏秦,再三不应。从早至午,平原直说得口干舌燥,议不能决。
毛遂见此,忽然按剑历阶而上,对平原君说道:合纵利害,片言可决。今自日出入朝,日中而议犹未定,何也?
楚王听出弦外之音,借机怒:寡人与汝君议事,客何得多言!
毛遂昂然答道:天下大事,天下人皆得议之。臣有一言,王其听否?
楚王颜色稍舒:客有何言?
毛遂:昔楚地五千余里,自武、文称王,雄视天下,号为盟主。一旦秦人崛起,数败楚兵,怀王囚死,鄢、郢尽没,被逼迁都于此。楚国三尺童子,犹以为羞,大王独不念乎?今日合纵之议,非惟为赵,亦为楚也。
楚王闻言,面带愧色,唯唯应诺,便与平原君歃血为盟。随即当场下令,命春申君黄歇为将,率八万大军出都,北上救赵。
平原君告辞归国,深赞毛遂智勇双全,自此拜为上客。
镜头转换,按下楚国,复说魏王。
赵国使节到至大梁,向魏安釐王呈递国书,再三致意,请求兵救赵。
信陵君心系平原君,也不断为赵使说项,向魏王美言。安釐王却不过双方情面,只得同意出兵,并遣大将晋鄙,帅兵十万救赵。
秦王闻说赵使四出,诸侯救兵将至,心中亦慌,遂亲至邯郸督战,并使人谓魏王道:秦攻邯郸,旦暮且下。诸侯有敢救者,必移兵先击之!
魏王大惧,急遣使者追及晋鄙,戒以按兵勿进。
晋鄙受诏乃止,屯兵邺下候命。楚王亦接到秦使威吓,亦赦命春申君屯兵于武关,观望不进。平原君还至邯郸,跷以望,见魏军不至,复遣毛遂至魏,请信陵君催促兵。
信陵君便留毛遂在府,自进宫数次敦请,魏王畏秦,终不肯听。信陵君自度不能得王之助,乃自率宾客三千,约车骑百余乘,欲往邯郸与秦军拼命。
行过夷门,面见侯生,与其辞决。
侯生道:公子勉之,恕老臣不能相从。
信陵君行出数里,心中不快,乃对众门客说道:侯生如此待我,必有缘故。
遂止众行,复引车还,来见侯嬴。
侯生笑道:臣固知公子必还。
信陵君:我去助赵拒秦,十有八九不能复还。公并无一语相赠,事出非常,故来请教。
侯生:公子今以三千宾客以赴二十万秦军,譬若以肉投虎,何功之有?臣故此不言。
信陵君:先生必有妙策,以教无忌!
侯生:臣有一计,可得十万大军救赵,以成大功。
信陵君:计将安出?
侯生:当年如姬之父为人所杀,三年未得凶手。是公子指使门客,斩其仇人级以献,公其忘之乎?
信陵君:确有此事。若非先生提醒,无忌果已忘之矣。然则与今日之事何关?
侯生:如姬最得魏王宠幸,可随意出入大王卧内。公子何不使其窃取军符,以代晋鄙为将,率大军救赵?则三千门客不死,且可退秦救赵矣。
信陵君闻言大喜,遂从其计,即遣心腹往见如姬,说以备细。
如姬为报信陵君昔日大恩,果然进入魏王卧室,盗取兵符,交付来使,送与公子。
侯生见兵符已得,复献计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以便国家。晋鄙若不授公子兵权,而复请奏魏王,事必危矣。臣请朱亥随相公前往,必有所用。
便唤朱亥:贤弟,我等受公子恭敬多年,今当报效之时也。可随公子,前往魏营。
朱亥: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蒙公子亲数存慰,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逊谢,便与朱亥同行。侯生止住,亲与信陵君执手相别,涕泪满腮。
侯生:臣老矣,不能同行。待公子得至军营之日,臣当北向自刭,以报晋鄙。
公子闻言洒泪,与三千门客至邺,引朱亥径至中军大帐。
晋鄙见是信陵君到至,急引诸将恭迎,请至上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