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兴徕”是个人名——
他是我们尉迟家族活着的老祖宗,出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现在都快80岁了,但是看起来点衰老的迹象都没有,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好不容易在苦水中挣扎着活着,让吃窝窝头、煮野菜的年代过去了,见到好日子了,那么容易就死了,岂不可惜!——
说的也是啊,据父亲说,他本来就是个弃儿,生不逢时,刚出生就遇到了混战,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因此就被抛弃在山野之中——
我的爷爷的父母,也就是我的曾祖父、祖母,眼看着都年过五十了,却膝下无儿无女,家里的日子尽管过的不太宽裕,拉扯个孩子的确也不容易,但是在他们传统的思想意识中,还是盼着有个儿半女的继承他们的香火,这样,来不会老无所依,二来对他们对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也好有个交代,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无儿无女的事实就始终像块大石头压在老两口身上,使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可是,老天偏偏就不能如他们所愿,眼瞅着他们也都老了,却还是不能生育,逐渐的,也就断了可以有个男半女继续香火的念想,不曾想,有日曾祖父上山去打柴,却在乱草丛中发现男婴正在哭泣,长得白白胖胖的甚是招人喜爱(这些都是我祖父告诉我的,可能是加了点水分,在那
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中,普通老百姓都吃饱肚子都难,生个孩子也大都是面黄肌瘦的,那里来的白白胖胖)——
随后,曾祖父也就没有了打柴的心思,照顾着孩子,在那个地方守候,希望丢失孩子的父母寻来,可是到了太阳落山,也不见得有人来寻找这个孩子,曾祖父也就怀着忐忑而有点欣喜的心情就把孩子抱回了家——
回到家中,正巧赶上曾祖母和本家弟媳点着煤油灯在灯下边聊天边等曾祖父回家——
曾祖母还对本家弟媳说——昨夜,她梦见金甲神给老两口送来白白胖胖的小子,老两口就抱着孩子皆大欢喜的感谢神人送子,可是醒来之后才知不过是南柯梦,落得空欢喜场,她的本家弟媳也知道老两口直以来就是思子心切,就连做梦也想有个孩子,不禁暗地里长叹声,只是拿好话来安慰曾祖母——
不想,两人正在感叹间,就见得曾祖父怀抱婴儿走进屋来,家人顿时又惊又喜,问明原因之后就开始商议怎么处理此事,最后决定,还是等着小孩的家人找上门来,然后就把孩子还给人家,也算是做了件善事,要不,就收为养子,也好等到老来有个依靠——
可是,等了个多月也没有见人前来寻找,四处打听也不曾听说别的人家丢失了小孩,想必是个弃婴,于是就把这孩子认作义子了——
此事也很快就传遍全族,族人都认为,这孩
子就是老天赐给尉迟家族的,于是,全族人欢欢喜喜的给我的祖父举行了入族大礼,起名尉迟兴徕,小名叫做天赐儿——
爷爷说,当时亏得村中的教书先生出面起名,要不然差点就被我的曾祖父母起名叫做“尉迟捡来”了,要是那样,那个该多丢人啊——
其实,我却认为梦中之事不见得就可以信以为真,梦中金甲神赐子,也就是给这个捡来的儿子找了个光鲜的借口而已,可是爷爷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在他入族的仪式上族长亲自告诉族人,在家族的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古老训册中就预言,正好就在那个时候,家族就应该有个弃婴入族,并且这个弃婴还有可能担当将来家族族长的重任,而这个事情正好应验了祖训——
后来,爷爷也真的就成了尉迟家族的族长——
我想,这个老族长真的也算是用心良苦,他也许只是怕族人对这个捡来的孩子有偏见,才那样说的吧,不管怎样,爷爷的身世直是个谜,也没有人知道他究竟从何而来——
祖父六七岁的时候,曾祖父和曾祖母就让他到村中的私塾读书——
战争爆发的时候,我的祖父才六七岁,他亲眼看着*在天上乱飞,最后落在屋顶上,田野里,山坡上,也有好几次是落在他所在的人群中,据说,他的父母就是在那次战乱中离开人世的,但是爷爷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到了抗日战争后
期,已经十几岁的他怀着家仇国恨跟着些当时他不知道名子的抗日队伍去打小鬼子,这些队伍估计也就是些抗日的民间组织——
所幸的是,高中毕业后,他在镇上的中学(也就是他的母校)谋了份教师的工作,从此就安定了下来,他老人家虽然只有高中文化,但那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高中文凭,相当于现在的般本科了吧,用爷爷的话说那时的高中文凭,能顶封建社会半个秀才——
他说的很对,因为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确实比较欠缺,尤其是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小学毕业都可以叫做“知识分子”了。高中毕业生更是少之又少,后来,他还认识了小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镇中学的祖母,两个人志趣相投,相处了段时间之后就走到了起——
后来,他们还起经历了*的种种磨难,辛辛苦苦的拉扯着他们的六个孩子长大,其中,就有我的父亲——
我也问过祖父——为啥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还要养育那么多的孩子,祖父笑着告诉我——那个时候他只听说过“人多拾柴火焰高”而没有听说过“计划生育”,并且大多数的家庭中都有六七个孩子,多的甚至有十几个——
生六个孩子,那还算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