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言情阁>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388章 皇帝正在夺走孩子们的童年历史最强学生保护法(第3页)

第388章 皇帝正在夺走孩子们的童年历史最强学生保护法(第3页)

近几年,他一直在培养战略全局型人才,比如王守仁。

甚至,他还会在太学中挑出一批精华人才,单独带出来特训,遴选出特殊优秀人才,吸引进入战略局。

战略局,隶属于军机处,负责架构世界局势。

阁部重臣,都在战略局里挂职,从太学中遴选的人才,负责提建议、查缺补漏,其实是秘书。

只有极为优秀的人才,才会被秘密吸入战略局当中,转正成为秘书。

战略局成立八年了,至今没有一名学员转正。

没有被转正的学员,则在领取一些奖励后,返回学校继续学习。

他们都签署了秘密协议,是不能透露在战略局中的机密的。

大明缺少战略家。

尤其那种对世界全局把控的顶级战略大师。

景泰前期,皇帝比较倚重于谦,但于谦的战略仅限于大明,中期则由年富、耿九畴等人共同拟定,效果不佳。

现在的战略大师,反而是皇帝自己,效果也那么回事。

本朝实在太稀缺战略大师了。

王守仁本就具有各方面的顶级天赋,再加上皇帝的全力培养,已经初具战略局的风采。

想建立大明体系,就需要有很多战略家。

老皇帝绝对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帝王。

截止到景泰六十三年,大明共有2446家大学,489家太学。

于景泰六十一年,皇帝改讲武堂为军事学院,共开九所军事学院,大明军事学院、北京军事学院、南京军事学院、杭州军事学院、武汉军事学院、广州军事学院、成都军事学院、敦煌军事学院、汴京军事学院。

又开三家外交学院,分别是大明外交学院,重庆外交学院和上海外交学院。

于景泰六十二年,中枢决定,实行外派鸿胪寺制度,全世界各藩国,设大明鸿胪寺分寺,进行外交驻派。

这些年,朝廷虽然在培养外交人才,但进士对外交不感兴趣,即便景泰朝的进士是新式进士,但他们都不愿意从事外交官工作。

所以,中枢只能设学院,从学院毕业的学生,可以越过科举,直接入朝为官。

这就注定了学院招生是极为严格的,严进严出,毕业率也低的可怕。

学院是统一五年制。

毕业率仅有20%,也就是说五个同学中,只有一个能顺利毕业,进入学院,要经过高考和太考两次考试。

录取分高的吓人,能考进学院的,也绝对是天才中的天才。

像军事学院,分为武举科举上来的人才,军队中优秀军官提拔上来的人才,也有通过考试考进来的人。

外交学院,则是完全考试考进来的。

十二年义务教育,已经是完全推行下去了,去年皇帝还想把大学纳入义务教育里去,变成十六年义务教育,却被朝堂上下驳斥回来。

();()  何为义务教育,就是让孩子明礼懂事罢了,若逼着孩子们上大学,朝廷能给分配工作吗?能保证不失业吗?

既然无法保证,为什么要逼着孩子多读几年书呢?

皇帝您希望民间多元化发展。

那为什么要逼着孩子们走一条路呢?

学习,不是未来从业的唯一路径啊,去工厂打螺丝,跟你学会高数有关系吗?

读书是为了明礼,既然已经明礼了,何必苛求读十年书还是读二十年书呢?难道中枢还能强迫人读一辈子书本吗?

这话让皇帝思索了很久。

然后就开始了教育改革,把书本往实用性改革,把烹饪、打扫家务、口才、歌舞等全部纳入教育中去。

又重新修订了课本,往实用性发展。

弄得朝臣是既无语又好笑,本想阻拦皇帝继续搞义务教育,却不想,皇帝弄出教育改革。

不过也不是坏事,增加一些选修科目,给孩子们增加兴趣爱好,也是好事。

大明孩子是很忙的,从小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各种课外班都要报,每天学到半夜,天天跟书山题海作斗争。

以前不是这样的,但皇帝喜欢读书啊,喜欢学习啊。

天天变着法似的往书本里面增加东西,导致孩子们是越学越多,越学越乱。

景泰五十年时,民间就有学者喊出给孩子们减轻负担的声音。

中枢非但没减,还增加了光学、电学、电磁学等新课程,编入物理教材里面,小学生也要学物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