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受伤,待遇陡然提升,子薰乐在其中,每日吃食,都是徐大厨精心制作,还有大夫从旁指点。
知足常乐是子薰的最大优点,当身边所有同学忙着考托福、考博、考公务员的时候,子薰靠着闺蜜的关系到一家游戏公司去上班,说是上班,其实是替闺蜜盯她老公的梢,这样一份没前途的事情,子薰却干得有滋有味。
闺蜜是家族企业的千金,闺蜜的老公其实是一个高级打工者,在公司里没有任何股份,闺蜜分分钟可以让他走人。
当然,即便地位如此不堪,闺蜜的老公仍是子薰的顶头上司,直接掌握着升职加薪大权。
兴致勃勃地掺和别人的家事,子薰傻得出奇,妈妈无奈地说,但愿傻人有傻福。
对子薰而言,人生很多事,该妥协时就妥协,没必要斤斤计较,浪费时间、精力、财力和胃口。
吃是最重要的事情,只要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她就能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
对于生活,她从来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和远大的志向,她喜欢奶奶的座右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所以,子薰接受了朱元璋的家庭状况,而且心不焦,气不躁,这反倒让朱元璋觉得子薰懂事得让人心疼,不想给他添乱,对子薰也更加疼惜了几分。
一个游戏而已,有什么大不了,那么较真干嘛,子薰真真切切地认为自己进入的是一个游戏空间。
游戏结束,她自然会回到原来的生活,按部就班地上班,见对象,然后结婚、生子,像爸爸妈妈那样,过一菜一蔬式地平淡生活,有恩爱,有争吵,热热闹闹,充满烟火气地一家人。
可是打游戏身体不会中箭,不会流血,不会疼,这和游戏似乎有所不同。
与子薰相比,郭天叙的名利心太重了些,他不仅想让当生天子的女孩为他生孩子,还想称王,想要滔天的富贵,他想要的太多了,大大出了自己的能力范畴。
老天爷是公平的,每个人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时,只是每个人消磨时间的方式各不相同。郭天叙喜欢喝酒听曲,还有美女,但是朱元璋关注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打胜仗。
为了打胜仗,朱元璋彻夜读兵书;为了打胜仗,他把整张地图都刻在脑子里;为了打胜仗,每次的战利品,朱元璋分文不取,全分给弟兄们;为了打胜仗,他赏罚分明;为了打胜仗,他严加训练;为了打胜仗,他谨慎低调;为了打胜仗,他每到一地,把河流、地理、风土人情全都随时记录;为了打胜仗,为了生存,为了有口饭吃,为了有落脚之地,朱元璋拼尽所有的精力、时间、热情,他不和任何人比,他只看自己还有没有余力,有就全都使出来。
金秋九月,是收获的季节,郭天叙、张天佑统兵出了,他们期待这次能顺利攻入梦寐以求的金陵城,一旦成功,朱元璋的地位就会一降再降,直至真正成为郭天叙的部将,失去与郭天叙平等对话的权利。
行至方山,郭天叙攻破了元将左答纳识里的大营,然后直趋金陵,拉开阵势,准备攻打东门。
与此同时,陈野先从板桥领兵到金陵城下,谎称要攻打南门。
信任,郭天叙、张天佑给了陈野先充分的信任,而陈野先为二人准备了一场鸿门宴。
郭天叙被伏兵当场击杀,张天佑被送给了金陵的守将福寿。
仗还没开打,主帅就挂了,上万将士丧生,血流成河,横尸遍野。
邵荣孤掌难鸣,力战突围。
军报传来,朱元璋立即令徐达、汤和前往驰援。
那一刻,朱元璋眼里闪着光,一种难以言喻的光芒。
从此,他将是这支队伍的都元帅,名副其实的最高长官。
在子薰面前,朱元璋痛哭流泪,他说自己没想到,没想到陈野先真的敢临阵叛变。
有一些人在背地里窃窃私语,小声议论,说这是朱元璋的计谋。
有人说朱元璋早就识破了陈野先的诈降,却没告诉郭天叙,还说陈野先曾把左答纳识里到秘密约到自己的营帐,然后对朱元璋说生擒了左答纳识里,请他前去受降。朱元璋却置之不理,使陈野先阴谋落空。
总之,争论的焦点在于朱元璋没有劝阻郭天叙与陈野先一同出兵。
很快这些闲言碎语传到了子薰这里。
子薰当然不信,她的凌川是天底下最好的人,这种牢不可摧的信念感岂是几句闲话能破坏地。
子薰分析问题的逻辑似乎也无懈可击:都是元帅,郭天叙还是都元帅,张天佑早就吃过陈野先的亏,为什么郭天叙就没看出来陈野先是诈降。
但是,如何把这些情况巧妙地反馈给凌川,颇伤脑筋,偏偏子薰又是个不爱动脑的人。
多日后,竟然是朱元璋主动提起了此事,他一脸苦笑,重重地叹口气:“咱连你都护不住,又怎么拦得住郭天叙?”
的确如此,郭天叙想干什么,谁能拦得住?他可是地位最高的都元帅,子薰认为很有道理。
郭天叙遇害的消息,对他的母亲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当初长子战死的时候,郭子兴安慰她说:没事,咱们还有两个儿子。
现在三个儿子,只剩下最小的天爵,这让一位母亲情何以堪?
她能做的只有折磨自己,日夜不停地嚎啕大哭,哭得头晕脑胀,双眼红肿。
郭天叙的媳妇刘氏整日守在婆婆身边,无助之余,她想到了报复。
那个子薰不是朱元璋心尖上的人吗,那个胆小如鼠的丫头被崔药婆的脸吓得魂不附体,如果她知道了她的枕边人做的丑事,她会不会夜不能寐,癫狂,想到这儿,刘氏精神抖擞起来。
十来天后,小明王派人传来圣旨,内容只有一个,擢升朱元璋为都元帅,郭子兴的旧部从此全归朱元璋统领。
几天后,郭子兴的正室夫人张氏与郭天叙的妇人刘氏正式向朱元璋提出,要回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