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旸道:“二位大人兴仁义之师,是来平叛乱的,而不是来显甚么军威的。煽动人心、罪大恶极者,只是匪罢了!今夜匪众必然在城外安营歇马。苏大人可先探明匪赵三多的营寨在何位置,径引一支兵,前往劫寨,有此兵器,又以逸待劳,匪岂不束手就擒?拳匪乌合之众,领一除,其余不攻自破。”
苏国南和张汝梅听得,都觉汗颜。既存仁义,又灭群匪,确是好计。
“报!”忽有个军士奔进寨中,“禀张大人、苏大人,寨外捉得一个女子,疑似奸细!”
顾旸听了,心中猛惊:“莫非是伏苹?”便抢先问道:“相貌如何?”
那军士道:“生得十分美丽,小麦色的脸,说不上是黄是白。”
苏国南道:“怎么,常大侠识得?”
顾旸道:“不曾相识。也只是怕错抓到相识之人。”
苏国南问那军士道:“可问出些甚么?”
军士道:“问她几句,只是不应,好像是个哑巴。”
顾旸笑出了声。
苏国南侧头望向他,问道:“常大侠为何笑?”
顾旸忙道:“我笑这军士错拿了个哑巴,还当成奸细。”
苏国南沉吟道:“拳匪虽是愚蠢,也难保没有多谋之人。派内应来装聋作哑,也是有的。先吊起来,拷打一番,瞧她还装是不装。”
“且慢。”顾旸伸手制止住军士,笑道,“她若真是奸细,倒也罢了,倘若只是个聋哑的民女,岂非冤屈了好人?大人在民间的仁义之名何在?”
苏国南道:“如你所言,应如之何?”
顾旸道:“一个平民女子,纵然是奸细,又能掀起多大风浪?不如先押在府中,待破了拳匪,再拷问不迟。”
苏国南道:“也好。便依常大侠之言,通告全营军士,磨兵喂马,布置行阵。今夜径往劫拳匪大营,一网打尽!”
顾旸退出寨外,在大营中漫行,一面心想:“我本欲借伏苹之手,往义和拳处报信,不料她先行被捉。如今进了这寨门来,又不好凭空出去。”
想到此处,踱来走去,辗转半晌,直把那滚烫的地面给走凉了,忽然却想到一个缘由。
顾旸便又进了寨子,说道:“小人坐骑臃肿,已于来拜谒大人之前丢弃,恳请大人赐一良马,今夜为大人杀敌。”
苏国南便教吴信去马厩里牵了一匹黑鬃马来。
顾旸接过缰绳,道:“小人可否一试?”
苏国南笑道:“人在江湖,岂可无马!但试无妨!”
顾旸涌身跃上,猛力一鞭,那马豪鸣一声,险些把他掀到地上,接着狂奔而去。寨门守将见他策马驰来,不敢相拦,任他跑出门外。
赵三多的义和拳营寨扎在了丘县城门以东五里开外,连扎了几十个寨子,绵延数里。
赵三多身在自西向东第十八个寨子之中,在顾旸出前便已相告。
顾旸从山路相绕,径奔赵三多所在的寨门口,手起一镖,“扑”的一声,打在寨门上,飞马而去。
守门的拳民摘了梭镖,返回相告,赵三多独自拆开那枚梭镖,抽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来,展开默读。
“已献计,今夜劫第十八寨。莫伤了苏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