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言情阁>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715章 拥有制海权就是可以为所欲为(第1页)

第715章 拥有制海权就是可以为所欲为(第1页)

第715章拥有制海权,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边缘化,是最危险的情况,因为一旦边缘化,就代表着无人在意,意味着成为路边一条野狗,谁都能踢两脚那种路边野狗,这一点狱卒最是清楚。

狱卒,是大明政治斗争的风向标,如果处于斗争的漩涡中心,狱卒往往不敢欺辱案犯,因为在漩涡的中心,所有人都在看着,无论谁递条子,狱卒都不敢轻易下手,可是一旦边缘化,连个来看一眼的人都没有,那狱卒就知道,这个人最是好欺负。

无人在意,意味着信息的绝对隔绝,这是政治活动中,最危险的情况。

而被朱翊鏐羁押的这些大学士丶翰林丶科道言官丶士林士子们丶文坛笔正们,就到了这种地步。

大明文坛已经用尽了力气,在情况不明朗的时候,谁都不敢丶也不愿意丶更不能表态,因为没人知道表态后,是不是会让皇帝做出更加暴戾的决策来,就这麽关着,怎麽说也能苟活下去。

等到元辅帝师气消了,再进行试探。

朱翊钧其实不太明白,张居正为何那麽的坚持,非要严厉惩罚,因为朱翊钧是个年轻人,他才二十三岁,正是斗志昂扬丶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他无所畏惧,而南巡的廷臣,年纪都很大,年纪越大,越是身不由己,怕的东西就越多。

张居正认为,大明的未来,哪怕是一个人人道路以目的世界都无所谓,只要陛下圣明即可,这些喜欢倒果为因的儒生们,最好闭嘴,因为张居正这些老臣,真的经历过那个年代。

大明皇帝和元辅,都很坚持,最后选择了放在一边,边缘化处置。

石茂华虽然离世,但他仍然被葬在了西山陵寝,静静的看着京城,看着大明,希望大明可以国泰民安,政通人和。

朱翊钧下旨辍朝三日后,再次开始了廷议。

「诸爱卿,长崎总督府传来了快报,倭寇有异动。」朱翊钧将一封通过海防巡检送到大明京师的塘报,传阅了下去。

「咦?倭人是疯了吗?」宁远侯李成梁,看完了塘报,面色极为凝重的说道。

因为种种迹象表明,倭寇正在集结,并且目标是朝鲜方向,如果目标是长崎总督府,大明朝就该做足充分的准备,应对倭寇对长崎的反攻,但对方的目标是朝鲜方向,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这怎麽看都是一个十分疯狂的决定。

等到所有人都看完了塘报,张居正才面色凝重的说道:「织田信长,的确有资格做倭国的国主,即便是反覆遭到了暗杀,但他还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让倭人团结在了一起。」

织田信长是倭国的天降猛男,他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一公二民的主张,无论多少次的失败,他都在追求这一目标的实现,八公二民的普遍税率,让倭国几乎没有平民的存在,全都是奴隶。

比较有趣的是,织田信长是大明皇帝册封的倭国国王,安土幕府大将军,大明将足利义昭留在京城和琉球国王做邻居,其实给织田信长的上位增加了极大的合法性,因为之前大明册封的幕府将军已经迁徙到了大明。

倭国无人可称王,织田信长就是大明认可的倭国的王。

这是大明除了彻底灭倭之外,在尝试的第二条路,让倭国和平下来,如果可以的话。

一个和平稳定的倭国,对于大明也是极为有利的,如果能够倭国能够安稳下来,是否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彻底灭倭,就得把成本和收益精算一下,看看是否得不偿失。

大明自始至终,更希望解决的是倭患,至于进攻倭国本土,多少有点激进了。

织田信长的一公二民如果推行成功,倭国的流民丶流浪武士就会大幅度减少,禁止海盗令和大明筑起的长崎丶济州岛丶对马岛防线,这一个海上长城,就可以保证倭寇不会流动出境,再加上对倭国船舶技术的限制,大明的海疆会安静至少百年。

可惜的是,和平这一条路,从一开始就堵死了。

倭国的大名要织田信长死。

倭国的大名不接受一公二民,奋起反抗,政治暗杀如同吃饭喝水,一次次联合起来抵抗织田信长。

「所以,织田信长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让倭人团结了起来呢?」王崇古面露不解,在他看来,倭国的大名,已经是咬疯了狗,已经完全失去理智了。

「是饥荒。」朱翊钧笑着说道:「王次辅,倭国从去年起,粮价开始飞涨,缺粮1o%的结果,不是粮食涨价1o%,而是一直涨价到饿死1o%的人为止,粮食不是别的商品,供应减少1o%,需求就必须要相应减少1o%,当然,很多时候,饿死1o%都是开始。」

粮荒到饥荒,饿死1o%只是开始。

倭国缺粮,大明海禁,绝对禁止往倭国贩卖粮食。

王崇古看了看张居正,张居正看了看陛下,大明辅和次辅,这个时候,多少无法理解,缺粮能让斗疯了的狗,冷静下来,彼此谈一谈,出去抢食物吃吗?

「人在饥饿的时候,只有一种烦恼,那就饿,而粮食和盐丶油丶钢铁丶煤炭不同,粮食的获得周期很长,通常要几个月的时间。」朱翊钧他对自己的评价,从来不是什麽圣天子,他觉得自己在皇位上的农夫而已。

大明廷臣们缺少种田的经验,而朱翊钧垦过荒丶扶过犁丶挑过粪丶插过秧丶上过岗漠地,搭过火室丶育过种,把裤腿子翻一翻,每年都会亲自下地干活,朱翊钧很清楚,粮食这种资源的获取,不以人类的意志而决定,饿就是饿。

倭国的粮荒是非常复杂的矛盾,在军事上,常年的彼此征战,消耗了太多的粮食,而这些征战往往伴随着劫掠,民不聊生,生产被破坏;在经济上,而倭国的大名们,又不肯降低八公二民的普遍税率,导致了大量的土地抛荒;而在政治上,又缺乏自上而下的实际统治,在大明介入后,半殖民地半分封封建制度让一切恶化。

最终导致了粮荒越来越严重,迫使倭国各方大名,只能坐下来,好好谈谈了。

「织田信长同样付出了足够的代价,他承诺将他的儿子,全都迁出倭国,并且已经付诸实践,他的儿子现在都乘船抵达了长崎总督府,并且向大明而来。」朱翊钧告诉了廷臣们,织田信长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这个行为,等同于说放弃了幕府将军的世袭罔替,他就干到死,这倭国的幕府将军,终究不会是他的血脉,他的政策,也不会延续。

织田信长的确是倭国的天降猛男,可惜倭人不感谢织田信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