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都感叹,这谢小安长得好看便罢了,还这么能干,怪不得瑾儿会喜欢她。
腊月十七,万事皆宜。
谢小安半夜就起来了,她轻手轻脚的收拾好之后便去了大厨房,陆昭瑾回来得晚,谢小安的动作轻,并没有吵醒他。
厨房里灯火通明,留了两个灶台给厨子做府里主子的早膳,至于府里的下人便和谢小安一样,喝今日要施的粥,再加上两个白面馒头便可解决。
下人见谢小安和他们吃的一样,对于和平日差了几分的早膳便没有半点不满,只安心做事。
谢小安看着已经熬好放在一旁装好的粥,她让人买了6666斤陈旧白米,一斤米大概能熬出五斤粥,不稀,甚至还稍微有一点浓稠,一碗足够饱腹了。
去城南粥棚的时辰时她让人去叫早早便吩咐过的府医去大门口汇合,而她自己则是去了主院请钱氏出。
一行人到了城南时,天色已经大亮,谢小安扶着钱氏下了马车,她指挥着下人摆好矮桌,将粥桶放置在上面。
城南这边有个城门口,这也是谢小安选在这里施粥的最主要原因,虽然也有些距离,但这是离国公府最近的一个城门口。
难民多聚集在这里,此时见着谢小安一行人的举动,已经有不少人围了过来。
但是看到国公府站在一旁的护卫时又顿住了脚步,只敢在一旁老实看着。
这些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谢小安将一切安置好之后扶着钱氏站在矮桌后面的最中间,然后给六银递了个眼神。
六银见状提起手里的铜锣敲了三下。
“铛铛铛!”
铜锣洪亮的声音传了出去,更多的人聚了过来,见谢小安她们一行人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还有护卫,也不敢大声嚷嚷,只好奇的看着她们。
而且都是难民,饿得面黄肌瘦的,也没有兴致热闹的议论。
谢小安见差不多了便开口道:“各位好,我们是陆国公府的,听闻父老乡亲遭受雪灾,我们国公爷和夫人以及世子于心不忍,遂决定在此施粥,每人可领一碗粥。”
听到此话难民的眼里燃起了一丝亮光,又听前方那个好看的小娘子开口道:“这位是我们的国公夫人,夫人心地善良,今日亲自在此施粥。”
钱氏看到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自己的身上,那目光中含着感激之色,她不禁笑了笑。
这时谢小安的声音在身旁响起:“各位,今日已经没有下雪了,朝廷也已经在赈灾,请各位燃起希望来,度过这段时日后将会重新迎来光明。”
钱氏听着这清亮的声音,不由感叹这谢小安确实不错,办事能力强,口才更是出色。
谢小安做最后的叮嘱:“各位请听我说,接下来的这一点很重要,待会领了粥之后不要大口吞咽,以免噎到呛到,记住了吗?”
见难民或颔或者低声应答“知道了”之后谢小安宣布道:“好了,请各位有序排队,老弱妇孺优先,不得插队,若是被我现谁插队或者抢别人的粮食,那其便再领不到一点粥。”
说完之后谢小安看向钱氏,钱氏笑道:“施粥开始!”
难民一哄而上,有些浑身脏污的混混想排在老弱妇孺前面,直接被管嬷嬷带着护卫拎到了最后面。
如此几次下来,难民便有序的排好了队伍,开始领粥,难民在看到碗里的热粥时不禁眼眶热,他们已经很久都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
这碗是大碗,粥也算浓稠,足够一个成年人吃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