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战时贸易安排时间很快就来到六月中旬,这时平南军已经彻底占据缅甸所有地方了。
六月二十日,付见英收到了进攻暹罗的队伍的军报,他们已经拿下了暹罗。
之所以这么晚才拿下暹罗,那是因为暹罗自知不敌,和明军玩起了游击战,严重迟滞了明军的度,再加上王安逸的性格是属于稳健型的,所以才慢。
“通知王安逸,让他稳固好暹罗,同时派人侦查旧港宣慰司的情况!”
“是,不过咱们现在要进攻旧港宣慰司吗?”
付见英摇摇头,“等等,现在各地刚打下来,必须有大军镇压才不会乱,现在守备军还没训练好,咱们不能离开。而且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不适合继续打了,必须等到天气转凉的时候!”
“可是陛下那里?”
“我之前已经让人把详细的奏报送往京城了,现在应该快到了,陛下应该会同意的!”
“是!”
几天后,朱由校收到了付见英的奏报。他看了之后,将张维贤和张威还有总管水师的李元找了过来。
“平南军提督付见英来报,他们已经拿下了缅甸,暹罗也差不多了,不过现在天气转热,他想到十月底再拿下旧港宣慰司,你们怎么看?”
几人考虑了一会,张威率先说道,“陛下,臣觉得付提督的想法不错,一旦我大明开始对旧港宣慰司动手,那南洋的那些洋人都要警惕起来。”
“陛下,臣觉得付提督在前线,肯定比咱们了解情况,何况他也是身经百战,咱们也要尊重他的意见!”张维贤说道,他现在经过学习也不是草包了。
“陛下,根据琼州水师的来报,现在南洋那些洋人已经加紧了巡逻,看样子是对我大明出兵中南半岛很紧张,如果对旧港宣慰司动手,就要做好拿下整个南洋的准备!”
李元想起之前五军都督府收到的情报,现在必须要慎重。
朱由校点点头,“朕也收到了锦衣卫的情报,那些洋人已经在相互串联了,不过我大明也不怕他们,就同意付见英的意见,十月底出兵,不过要分两路,一举将满剌加国也拿下。”
“陛下,这样的话,臣觉得要做好全面开战的准备!”
“让登莱水师南下福建,在琼州水师辅助平南军拿下旧港宣慰司和满剌加国后,如果那些洋人敢动,就将他们都灭了,李元你南下指挥两支舰队。”
“是,臣定不负陛下厚望!”
朱由校接着说,“一旦打起来,那就要全面开战,安南那里不稳,即使守备军到位了,也需要留下一个营帮忙镇压,所以征南军最多就只能抽调两个营。”
“平南军要镇守旧港宣慰司以及封锁海峡,也不能动,所以南方兵力不够。京营南军三个步兵营全部抽调南下,从天津登船直达福建,一旦和洋人打起来,要和征南军一起,将南洋那些岛屿全部拿下!”
“是!”
张维贤和李元激动的直接站起来了,毕竟这又是开疆扩土的大战,他们武将勋贵又要露脸了。
“陛下,既然决定全面开打,那其他各方面都要准备好,特别是后勤!”张威说道。
“南方这两年也没大规模运粮到北方,现在各地官仓都是满的,你等下通知户部尚书周文,让他配合!”
“还有药物,从京城运过去,同时抽调大夫随军。”
“是!”
解决了军事上的安排,朱由校又说道,“一旦开战,势必会阻碍海贸,内地那些工坊的产品也无法卖出去,你们说怎么办?”
张威站起来说道,“陛下,因为南方开战,臣之前和其他人研究过,现在也有相应的对策。”
“哦,说说!”
“是,先就是这几年百姓的生活好了起来,基本都能吃饱饭,而且大部分家庭都有了余钱,特别是南方的百姓,所以他们能够消化很大一部分。”
“然后就是草原上现在也能消耗不少,再有就是西北自从拿下关西七卫后,这几年就一直在修路,现在道路已经差不多了,而且察合台汗国这几年日子不好过,被西边两个国家打的很惨,急需我们的支持。”
顿了顿,张威接着说,“现在西北军白离对他们的压力也很大,所以咱们可以派人联系他们,我大明可以支持他们,不过察合台汗国也要和我大明通商,同时保护我们的商队。”
朱由校点点头,“根据锦衣卫这些年的情报,西域过去后还有很多国家,比如萨菲王朝、哈萨克汗国、奥斯曼帝国等,我们也可以与他们联系上,那里现在很缺我大明的瓷器、丝绸等东西。”
“陛下,除了恢复丝绸之路,还有就是缅甸旁边的莫卧儿帝国,那里人口众多,也是通商的好地方,现在我大明对那里还不会出兵,也需要交好!”
“行,有这几个地方消化,也能解决问题了,而且南方战事也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很快就能恢复!”
朱由校对张威的对策很满意,也确实是好主意。而且大明拿下南洋后,短期目标已经达到了,消化这里需要很长时间,短时间大明没有出兵的想法了,所以与这些地方交好通商也是好事。
“行,就这样决定了,都去准备吧!”
“是!”
现在大明朝廷的效率很快,第三天,朝廷使者就出了京城,向着各地而去。
京营南军三个营五天后就开始向着天津出,这里已经聚集了大批船只。
同时户部人员派了不少人南下,南方各地都在抽调粮食往福建和广东运输。登莱水师也分批次向南出,直奔福建,。
同时朝廷的命令也送到了征南军王英以及平南军付见英手里。两人接到命令后,立刻开始做起了准备。
南方五军都督府派来的人也是加快了四个都指挥使司的守备军的训练,他们也是接到了命令,六月底前必须全面接管中南半岛。
一时间,整个大明朝廷算是都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