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以后,朱元璋继续说道。
“现在还有另外一件事要宣布。”
“朕意欲在地方开设学校,以取代私塾,以后不论南方还是北方的读书问题都交给朝廷建立的地方官学。”
“具体地方官学的开设交由各封地的藩王负责。”
此话一出,朝廷内的议论声一下子大了起来。
“皇上这是想做什么?这个东西简直是闻所未闻。”
“我只在中央听过国子监,这是在地方也要建立国子监吗?”
“在地方建立官学,那得花多少银子?”
“你没听皇上说了是由各封地的藩王负责?
“郭大人的意思是,由藩王花钱去开设地方官学吗?”
“那让藩王花那么多钱藩王能同意吗?”
“不同意怎么办?皇上都下圣旨了,除非抗旨不遵,那后果可就严重了,是掉脑袋的大事。”
在一阵议论声中,都察院左都刺史赵如会持象笏出班请奏。
“皇上,微臣认为此事极为不妥。”
“中央官学国子监招收的是皇家成员和各官员子弟,而地方官学则是招收地方的学子,地方学子怎能与朝廷的王公贵胄相提并论,此不符合礼制。”
待赵如会说完后,同时出来多位大臣共同请奏。
“臣赞同赵大人说得。”
“臣附议。”
朱元璋冷脸看着面前的这群大臣,别以为他不知道他们心里的想法。
他们是害怕地方设立官学后,地方那些才能突出的学子便多了一个晋升的通道。
如果那些
才能突出的学子有幸得到朝廷甚至皇帝的赏识,那他们可以免去参加科举考试,直接抢占为数不多的当官的名额。
届时他们这些官宦世家的子弟想要做官便难上加难。
朝廷所需的官员的名额是有限的,地方学子占的越多,留给官宦世家子弟的越少。
说到底他们还是想要拉帮结、结党营私。
哼!他朱元璋偏偏不让他们这么做。
“朕是在通知你们,不是在和你们商量。”
“此事暂定就先从齐王、鲁王、周王的封地开始实施。”
“一段时间后若是成效不错,届时再向全国推广。”
说完朱元璋便起身从大殿上走了出去,留下朝堂上的官员面面相觑。
很快朱元璋的旨意被八百里加急送到了齐王朱榑、鲁王朱檀、周王朱橚的手上。
他们接到朝廷圣旨的同时还各自收到了朱元璋的家书一封。
就在他们脑袋懵圈什么是地方官学的时候,却发现这朱元璋给他他们的书信总共有两三页之多!
书信洋洋洒洒有上千字,但略微概括就是儿子你们快花钱搞。
尤其是周王朱橚,身为三王之中最为富庶的那位,第一反应便是拒绝!
“殿下,这朝廷来旨,咱们若是不照着做,恐怕会有些麻烦啊?”
王府属官看了一眼沉思当中的周王朱橚,眼中满是探寻之色。
“这事儿本王当然知道,还用你来提醒?”
“本王想不通的是,父皇为何突然这样做!”
“天下藩
王那么多,父皇为何偏偏就选中了我们三个?”
“本王的钱就是大风刮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