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私塾,依旧是玉溪村的汉子们亲自劳力。
这两年多来给村里建了好几次房子,生手也练成熟手了,简单。
妇人婆子们每日里准时给在晒谷场忙活的家汉子、家老头子送饭,完了结伴回家,一路的欢笑唠嗑。
林家林大山跟林二河也成了建私塾的劳力之一。
看着跟大伙亲手打造的私塾一点点成形,取代了曾经的晒谷场,林大山抹把额上的汗,心里既有遗憾不舍,又涌入更多的喜悦鼓舞。
“真没想到,三年不到的时间,咱村里变化这么大……大哥你说是不是?”间中歇趟,兄弟俩坐在保留下来的大槐树脚,林二河有感而。
林大山笑笑,拧开水袋喝水,下巴往前方扬了扬,“都是希望,不是?”
“那是!要不我也不肯来干这活儿,有这累的功夫,我搁家睡懒觉不好?嘿!你别说,我亲手建的私塾,我儿子在里头读书,想想还挺美。”
“大家估计都这么想,要不外村也不会来这么多人帮忙。咱这把年纪,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但盼孩子们能过得比咱好,比咱多点能耐。天下父母心都一样。”
李富贵跟王全从垒了一半的土墙上跳下来,挤到兄弟俩旁边坐。
这俩的变化也大。
两年前看着都较显老相,如今再看,又显年轻了。
“唠私塾我可有话说了,我老娘恁抠门的人,这次大方得让我以为换了个人。”
李富贵歇下来第一个动作也是拿过水袋喝水,乐滋滋的,“老村长头前提起无偿建私塾,她是第一个赞成的。提起让周围远近的孩子免束脩入学,她也是第一个赞成的。提议由村里各家各户一块掏钱给请来的夫子月钱,她还是第一个赞成的。我都有点不敢信,家里剩菜吃不完,留到馊了都不舍得倒的人,一口气就往村公中捐了十两银子。”
王全大笑,“我娘、家婆娘也一样样的,这方面可舍得!”
有懒得动弹的汉子直接坐墙头上歇息,听着几人的话,扬声搭腔,“有啥奇怪的?小看咱玉溪村人了不是?有句话怎么说来?达则兼济天下!以前咱是过过苦日子的,如今靠着百相草熬出了头,不往大了吹,家家户户的手里都攒下了至少百两银子,在大富商面前自然不够看,但是搁咱普通人家,也能保一大家子吃喝不愁了。给孩子们掏点银子,还能抠搜?”
“就是,不说其他,皇上对咱玉溪村多有盛赞,赐了石碑、赐了鸣冤鼓、赐了玉溪村灵草之乡的别号,赐了大善之家书匾……得蒙圣恩,哪能辜负?”
忙活的人纷纷笑开,舒心,自豪。
撇开圣恩只道当前。
不说如今家家户户攒了钱,地里的百相草还能继续给他们往后几年、往后几十年继续创收。
只要不是天降灾祸,穷不了!
给孩子们掏银子还能抠搜?
以前穷的时候,都要想尽办法为自家孩子谋求好的。
如今不穷了,就为所有孩子谋求好的。
一样的道理。
大瑞百姓,为大瑞!
他们做的这些在大人物眼里或许不够看,或许能影响的仅仅是这一方,那也无妨啊。
他们做了,有心了,有人能享到这等惠益,他们就值了。
林大山跟林二河兄弟俩相视,笑容里亦有满足。
实则村里建私塾之前还有个小插曲。
老村长找上门,问及他们私塾选址的事。
林大山跟爹娘商量后一致给出了意见,就是选址在村里,怎么也想办法给私塾腾出个地方来。
个中原因,只有林大山及半数林家人真正知晓。
无他,因为村里长着百相草。
孩子们在百相草香气里读书学习,即便不喝百相茶,也能有饱满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