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言情阁>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 > 第七十九章 图谋东北(第1页)

第七十九章 图谋东北(第1页)

次日一早,公孙修便携同邓艾、柳传,以及大批扈从,前往襄平。众人一路上没有耽搁,马不停蹄,仅六日就回到襄平。

他一回到王宫,便召集贾范、伦直、杨祚、卑衍、公孙衍五人上殿。

邓艾、柳传两人分从左右侍立。

贾范率先出列,沉声道“王上,眼下高句丽、扶余二国联盟已然生出间隙,我等大军应当开拔,将其彻底的击溃。”

公孙修点了点头,回望诸将,杨祚、卑衍这样的武将满脸喜色,在他们看来,只要有仗可打,便有军功赏赐跟荣华富贵。

毕竟,开疆扩土是武将一生的荣耀。

杨祚笑道“王上,末将愿往高句丽,伐尽敌军,擒得东川王级而归。”

公孙修笑道“东川王的级,孤早晚要将其从千里之外提回来,悬之东门,震慑异族。让其知道什么是大国重威,现在只不过暂时寄存在他的脖子上。”

杨祚热血上涌,说道“臣一定竭尽所能。”

邓艾登时有些急了,暗想“王上明明将东征一事交给我的?”

好在下一刻,公孙修摆了摆手,对杨祚说道“此次东征,由孤亲征,邓艾为帅,你呢,留在燕国守护。咱们虽然向魏国称臣,不属管辖,可幽州的毋丘俭尚驻防重兵防着我们。此次东征,兵力要分走一部分,燕国本土空虚,不可不防。你也算是老将了,留此防守,孤甚是放心。”

杨祚不禁垂头丧气,可王上的话又让他提振起来,点头道“王上放心,末将必死守后方,不让毋丘俭过来掺和。”

公孙修回望邓艾,后者露出感激的笑容,轻轻地点了点头。

贾范皱眉道“王上乃是一国之君,御驾亲征之事,未免太过凶险。万一出了什么闪失,我大燕群龙无,何以当之?以老臣之见,不如只派将士开拔,王上留在后方。”

公孙修可不是心血来潮,此战关系着增加辽东人口的增加,不仅要重创高句丽,还要灭其王族,迁高句丽百姓填充燕国。

这样的战役决非易事,跟司马懿交战那是以逸待劳,等着敌军从四千里之外进入辽东决战,无须长途奔袭。

而现在燕军要横跨千余里,直扑高句丽的丸都城。

他摇头一笑“此战不打出一场大捷,燕国雄威难展,不把这些个弹丸小国给灭了,留着后患无穷。孤御驾亲征,也能提升不小的士气。”

贾范苦笑一声,“燕国可战之兵,加上去年所擒获的俘虏,也不过四万之兵。咱们还留大部分兵力防幽州的毋丘俭,王上所能远征的大军,恐不足二万人。”

若是国力不济,或者粮草短缺,还没到目的地就撤回来了。隋唐时期可是费了老大劲才把高句丽灭掉,尤其是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所动用的兵力达百万之众,都不能把高句丽给灭了。

当然,这可不能说明高句丽比当时的大一统隋朝强大。

杨广本人好大喜功,动用百万大军从辽西走廊而来,管百万大军的吃喝拉撒就是一样大事,冗长的后勤辎重运输能把隋朝给拖垮了。也是正因杨广不顾一切的“三征”,导致隋朝光式衰败,敲响了硝烟四起的反隋起义。

公孙修仅有二万部队,可他认为并不是问题。

自己虽无杨广的百万之师,可高句丽也决非四百年后那个吞并扶余,统一百济、新罗的巅峰状态,当时据考证高句丽拥有六十万大军,杨广又是胡乱指挥,又是远征疲惫,自不可能击溃得了高句丽。

现在的高句丽并未展起来,跟扶余国、鲜卑两大势力鼠两端,人口仅有三十万人口,三大势力之间也就呈现狗咬狗的局面。自己只要利用好三大势力之间的矛盾,打破他们的松散联盟就会简单许多。

若是四百年后,中国依然还会诞生隋唐两朝的话,杨广、李世民一定会感激自己这个解决边患的伟大帝王。

说到正史上,毋丘俭就曾经击败高句丽。

司马懿联合高句丽部队灭亡了公孙氏一族,辽东陷入边防空虚,东川王趁机准备霸占辽东。毋丘俭当即率军冲杀,把高句丽部队追至丸都城,把整个丸都城都捣毁了,东川王逃至沃沮,直到七十年后才重新建国。

现在的历史已经生了极大的变化,公孙氏没有灭亡,这是最大的希望,辽东就不会被异族侵略。

公孙修翻看了一下奏折,有关于今年的粮食收成、辎重部队、军械武器之类的。粮草方面并无问题,大军虽然从襄平进,可粮草已先行一步运至乐浪、带方二郡建立仓库存储,其就地的太守也要备足供给军队所需的粮草,粮草只要不被敌军切断就没有问题。

辎重部队则是征调民夫,二万大军远伐高句丽,所需要的辎重部队起码也要四万人,此战也是极其耗费人力物力的。

北宋时期的沈括就曾经推算过,假设若一个民夫背六斗米,士兵自背五日干粮,只供应一个士兵的粮食军需的话,可进军十八天,若计回程,则只能进军九天。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单程可进军三十一天,回程则十六天。

沈括也记载了用牲畜运粮的效果“若以畜乘运之,则駞负三石,马、骡一石五斗,驴一石,比之人运,虽负多而费寡,然刍牧不时,畜多瘦死,一畜死,则并民负弃之,较之人负,利害相半。”

若是用牲畜托运粮食,骆驼能背三石粮草,马跟骡子跟一石五斗,驴子则只能背一石,相比于以人运粮,携带的粮食虽然多了,可如果没及时给牲畜喂草喂水,牲畜多会死亡。一个牲畜死掉,驮负的粮食也只能跟着遗弃,相比用人背扛,有利有弊,利害均半。

公孙修知道这一场如不能胜,燕国的损失几乎等同于亡国,一场失败的战争所导致的后果,决非只是数万将士战死沙场那样简单。一是国内贫瘠,农民起义,二是内外不轨,试图分裂或者取代。

隋朝亡于三征高丽,给了起义反隋的基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