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水蜜桃絕對是「極品」,可是這樣的水蜜桃根本就不適合長途運輸,根本送不出大山去。
&1t;divnettadv"
這也是型塘供銷社不願意收購楊梅和水蜜桃的原因。
這運到城裡,大半都爛了,城裡人又不是傻子,誰會買?那供銷社不是要虧到姥姥家了。
(有讀者會說,歪瓜爛桃子,越爛越好吃,咳咳,別抬槓。)
所以說沒爹沒娘的孩子太苦了,什麼農民多麼樸素,思想多麼單純,如何如何友愛,這都是小說里寫寫的。
真實的農民自然有他們的「狡猾」,
尤其在這個物資極度缺乏,大家普遍貧窮的年代,大家都是爭著往自己的碗裡扒拉,還會主動讓給別人?
要說村裡有沒有胖子存在?最大的可能就是這批人。
陳家是長姐當家,唯一的近親是二叔二嬸,可惜二嬸不是個省油的燈,二叔又是個耙耳朵的主,自然無人幫陳家四姐弟爭取了。
陳棋一邊走路,一邊聽大姐嘮嘮叨叨,心裡還挺奇怪。
「大姐,就算這水蜜桃和楊梅賣不掉,咱們也可以自己吃呀,多麼美味的水果呀,城裡人想吃還吃不到咧。」
傻大姐噗嗤一聲就笑了:
「水蜜桃和楊梅當然好吃,可是天天讓你吃,就怕伱吃到要吐。比如那楊梅吃多了牙齒都要酸掉,第二天連豆腐都咬不動,誰敢多吃呀?
再說那水蜜桃是真甜,汁水又多,可是桃子吃多了就反酸,還會拉肚子,上回隔壁三奶奶因為餓極了,一口氣吃了四個水蜜桃,結果差點沒給拉死。」
陳棋想到了前世看電視,有一年過年電視台採訪山東長島的漁民,漁民說解放前如何如何苦,現在如何如何幸福。
有一個片段他記得特別清楚,
電視屏幕里,一個老頭對記者說道:「解放前咱們漁民慘呀,過年的時候地主們吃肉,咱們窮人只能吃海參鮑魚。」
吃海參鮑魚居然是悲慘的生活??
當時陳棋就想不通。
現在算是明白了,這滿山的楊梅和水蜜桃,對城裡人來說是稀罕水果,可是對大山裡的農民來說,那就是雞肋。
既然是「雞肋」,那就分給無依無靠的陳家四姐弟吧,哪怕多分一塊果林給他們,村里人也沒意見,剛好省得傻大姐天天去村委吵架。
不過陳棋還有一點不明白:
「姐,既然這水蜜桃和楊梅都運不出去,那村里種這些果樹幹嘛?」
「這哪裡是村里種的?這都是解放前地主老爺們種的,地主不差錢,聽說當年把水蜜桃摘下來,全部都用棉花被裹住,以最快的度運到埠頭村,走水路運往城裡賣大錢。」
得,原來地主能解決運輸環節,所以才能將水蜜桃和楊梅運出去賣錢,現在的農民沒這條件,只能看著水果爛在地里,懶得再打理。
當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農民不敢進城賣水果,怕被割Z本主義尾巴。
陳棋聽了卻上了心,或許自己也有辦法解決運輸呢?那是不是可以拿去賣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