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言情阁>[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 > 第 101 章(第3页)

第 101 章(第3页)

但是西夏是什么情况他还真不清楚,对不住,西夏的存在感和隔壁辽金相比实在有点低,对上出了个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国更是不够看,他觉得他没印象也情有可原。

上辈子有没有印象都无所谓,他不是专业人士也用不着这些偏门知识,这辈子不行,人在北宋,正值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混乱时期,什么都不知道可不行。

所以万能的爹爹,您能推测一下朝廷接下来会往哪方面行动吗?

苏洵再次叹气,“景哥儿,爹要是什么都知道现在就不会在家里无所事事,而是到政事堂当宰相了。”

小小苏两眼亮晶晶,“那您就努努力去政事堂当宰相,人家富相公也没考中进士,现在不也是宰相了吗。”

富相公靠进士不中然后以布衣身份应茂才异等科考试进入仕途,是大宋罕见的没考中进士也能进入政事堂成为宰相的牛人。

他们家老爹也是个牛人,也有机会参加制举考试,前面有富相公那么好的例子,要不再努力努力?

他思想不端正他承认,他就是想当官二代。

苏洵:手痒痒。jpg

苏景殊见状不对缩缩脑袋,“好吧好吧,您不努力,把努力的机会留给我行了吧。”

“臭小子,还挺自信。”苏洵实在拿他没办法,只能被他拉回去继续分析朝廷对西夏的策略。

找他分析有什么用?他说的

又没人听。

老苏摇摇头,说来说去还是那几句话,官家有心灭夏是一回事儿,国库能不能支撑灭夏之战又是一回事儿。

在朝中的问题没解决之前,他觉得西北边关就算打也只会是小打小闹,大宋的军队不会深入西夏境内去打仗。

朝中什么问题?

这样,想想范文正公前些年想改什么,问题还不仅仅只有那些,想去吧?

老苏挥挥衣袖潇洒离开,留下一个目瞪口呆的小小苏站在原地当木头人。

包括但不仅限于范文正公改革的内容,这改得完吗?

他有生之年能见到问题改完吗?

苏景殊拍拍脑袋,第不知道多少次感觉大宋药丸。

也是,那些问题要是能改完,大宋也不至于沦落到联金灭辽最后把自己折腾成了南宋。

小小苏蔫儿了一会儿,很快打起精神恢复活力。

不管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哪怕山前拆车卖轱辘,他们是包青天世界的大宋,肯定不会沦落到正史上的下场。

文艺作品就要有文艺作品的样子,不野怎么有资格称为文艺作品?

让他研究研究范文正公当年都想改什么又为什么会失败,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失败乃是成功之母,总结失败的经验,多研究研究肯定能研究出能用的法子。

进入腊月,太学的课程没有受到天气的影响,太学生们依旧卷生卷死,好在朝廷对太学这些未来的国家栋梁很重视,厚衣炭火和补贴的发放非常及时,不至于出现“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的凄惨情况。

太学中好些直讲都是亲身经历当年那场变革的人,学堂和朝堂息息相关但是又不一样,朝堂上参与变革的大臣在失败后被贬出京,太学改制后即便后来规矩被改回来了许多也没动直讲先生们的位置。

太学直讲虽然过问政事,但是在朝中担任的多是编书之类的差事,和二府三司各个衙门的差事还不一样,朝堂风波很少影响到他们。

朝中对范文正公当年的改革不说讳莫如深,评价也没好到哪儿去,提到范文正公改革的文章也有,就是带的个人情绪太多,一不小心就被带歪。

闭门造车不是好主意,该请教的时候就得请教,太学那么多直讲不是摆设,身为学生找老师问问题再正常不过了。

小小苏每天学完之后就带着他的小本本往直舍跑,还特意避开梅尧臣梅直讲才问。

不避开不行,梅直讲和范文正公有旧怨,他怕不小心问错人直接被赶出去。

孙直讲哭笑不得,“梅先生的确和范文正公不对付,但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不至于惦记那么多年。”

这小子对梅先生有救命之恩,看在救命之恩的份儿上梅先生也不会把他赶出去。

顶多他自己出去溜达。

苏景殊腼腆的笑笑,“那多不好意思,外面天寒地冻的,把梅先生冻着了怎么办?”

孙直讲:……

“这就

是你特意把我从直舍拽出来的理由?”

“当然不是。”小小苏立正回话,“直舍人多口杂,学生怕先生有话不好开口,所以才请先生到清净的地方请教。”

孙直讲撇撇他手里的小本子,皮笑肉不笑,“你以为我不知道你这小本子上写的东西最后都会出现在话本里?西岭居士?”

“先生,这次不会,肯定不会。”苏景殊小脸通红,“时候不早了,咱还是赶紧说正事儿,学生有很多问题想请教,待会儿时间该不够了。”

话本子的事情闲暇的时候再说,到时候他给先生量身定做都行,他现在是苏景殊,西岭居士的事情和他苏景殊有什么关系?

小小苏像只忙忙碌碌的小蜜蜂,卷生卷死的同时还要做庆历年间改革失败的调查,天天忙活的脚不沾地,连吃饭都拿着他的小本本看个不停。

同窗们对他的小本本好奇的很,看他没有藏着掖着的意思,谁路过都想看两眼,“景哥儿,你这应该去隔壁国子学打听,那些人知道的可能比先生们都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