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言情阁>[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 > 第 232 章(第6页)

第 232 章(第6页)

俞龙珂的部族占据盐井势头很大,渭源一带的吐蕃人和党项人都眼红不已,可惜对方十多万的部众不是摆设,眼红也没办

法。

他敢去和俞龙珂的大本营就是赌俞龙珂想背靠大宋这棵大树来威慑觊觎他族地的吐蕃部族和党项部族,最差的结果是说不到一块儿去把命留在那儿,最好的结果是让俞龙珂恢复对大宋的朝贡。

王子纯能想到的最好结果就是让俞龙珂口头臣服,没想到俞龙珂那么掏心窝子,纠结了小半年后直接表示要率领部属十二万余臣服大宋,还要亲自进京面见大宋皇帝。

所有人:啊?这也行?

之后没几天,京城传来最新消息。

俞龙珂追星成功,官家不光给他加封官爵,还直接给他赐了个包姓取名叫包顺,四舍五入就是和包大人成了一家人。

大部分番邦领归顺后都会被赐赵姓,官家本来想给俞龙珂取名叫赵顺,但是俞龙珂强烈要求跟偶像包青天姓,于是最后就成了包顺。

苏景殊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惊呆了那什么,党项那边有追星族吗?给个机会行不行?

隐约记得书上写过他二哥在宋辽西夏都很有名,有段时间朝廷禁止传播他的诗文,民间百姓偷偷印本子也要收藏。

苏仙魅力无穷,只靠文采就能倾倒天下。

二哥努努力,到时候别管是西夏辽国还是其他什么地方,哪边出个大粉儿他都能去劝降。

离谱,相当离谱。

如果不是真实生,脑洞再大的话本写手也写不出这么炸裂的剧情。

以德服人,这才是真真正正的以德服人。

最新消息传到京兆府,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反应都出奇的一致:他们也想要这个功劳?

再然后,有些耐不住性子的家伙都开始想法子找王韶当初写给官家的对策,想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灵感也干一票大的。

御前奏对只有少数帝王亲信能参与,连京城的官员都不知道官家召见王韶到底说了什么,远在西北的他们更没法知道。

不过经略河湟的法子不只王韶一个人提过,西北很多人都想过算不得什么独创的见解,所有人都知道招抚青唐吐蕃好处大大的有,西夏那边也玩过联合青唐各部落的手段,结果呢,青唐吐蕃现在还是青唐吐蕃,那些番人根本没有定性,投降复叛对他们而言就和喝水吃饭一样简单。

招抚番邦不容易,让番邦安心留在他们这边更不容易,但是不管怎么说能招抚过来就是功劳,以后背叛那是以后的事情。

各州主官不赞同收复河湟他们赞同,别管招抚来的番邦能安生几年,只要能招抚就算他们的功劳,大不了就多花点功夫让他们没有叛逃的机会。

番邦叛逃无外乎就是正常需求无法满足或者是贪心不足想要更多,前者他们尽量满足,后者就派兵打服,反正总有解决的法子。

西北官场上的关系错综复杂,官家都同意了接纳内附的番邦部落,那些持反对意见的地方大员不同意也没办法,他们现在照虎画猫能捡功劳的可能性很大。

骂就骂吧,为了功劳他们宁愿被骂。

战事结束后环庆路的官员大力培养人才去对面堡寨劝降就是因为眼馋王韶的功劳,沿边的西夏堡寨人口不多也没关系,苍蝇腿也是肉,他们不嫌弃人口少。

俞龙珂率部众归附大宋之后沿边各部落跟风归附,大宋这边也有许多官员跟风招降,整一个双向奔赴。

冯大人的意思是支持王韶开拓河湟?也不太像啊。

王韶是老王举荐上来的,以冯大人和老王的关系他不捣乱就已经不错了更别说支持。

不是他信不过冯大人的官品,而是、好吧、他承认他就是觉得冯大人的官品没有范纯仁范大人靠得住。

抛开那些乱七八糟的不谈,还是说冯大人离京之前已经和老王握手言和转为支持新政了?

冯京不知道臭小子脑子里在想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听他提到河湟冷笑一声,“青唐吐蕃已经不是全盛时期的青唐吐蕃,俞龙珂部占据古渭寨的盐井获益颇多不假,但是在十几万人口的消耗面前也不算什么。”

大小部落的百姓都过的艰难,如今已经入秋,西北的冬天更是难熬。

都知道番邦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脾性,俞龙珂这时候归附大宋真的不是为了找个供应部民过冬的冤大头?

说他多疑也好说他冷血也罢,反正他不相信拥有十几万部民的大领会因为崇拜某个人而举族归附。

包大人又不是这两年才有的青天之名,想归附的话早归附了,还用等到现在?

呵。

苏景殊摸摸鼻子,“来都来了,吃饱喝足就拍拍屁股走人未免有点不礼貌。”

十几万人的大部落动起来也怪费劲儿的,就努努力让他们有来无回呗。

将番邦部众打散编入边地各军,有事儿没事儿去找他们谈谈理想,要是这样还能让他们想叛变就叛变只能说大宋的官没本事。

提到人口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河湟,看冯大人的意思也不像支持王韶的样子,所以到底是什么好法子?

冯京恢复笑眯眯的模样,“山人自有妙计。”

他还没想好具体要怎么操作,先让这小子猜猜,苏三元的机灵满朝皆知,没准儿就琢磨出更妙的主意。

苏景殊不明所以,分开之后也没想出来冯大人到底是什么意思,直到回家打开地图看到青唐吐蕃和西夏的地盘之外是什么地方才恍然大悟。

大宋之外除了吐蕃、党项、契丹还有更多的不和大宋接壤的部族,西夏再往西是回鹘人的地盘。

西州回鹘不是铁板一块,那边有高昌回鹘、龟兹回鹘、甘州回鹘等大大小小的族群。

唐时甘州回鹘建立政权统领河西各回鹘部落,之后河西走廊就一直是他们的地盘,直到前些年党项人崛起,两边打了大半个世纪才分出胜负。

分出胜负也不是正儿八经打出来的结果,而是靠偷袭。

当年甘州回鹘和吐蕃六谷部联合抵御西夏,西夏数次进攻都没讨到好处,不料辽国这时候忽然插一脚也要争夺河西走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